第 310章 待两败俱伤之时-《穿成侯府丫鬟,陪着主子去流放》

    前年渭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特大地震,由于地震发生在午夜时分,来不及逃生,人们也没有发现前兆,同时房屋的抗震性能极差,受灾的地方又是人口稠密地区,死亡人数高达四五十万人,千万百姓流离失所。

    这只是一个开始,接着老天爷仿佛发了怒,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。去年六月,本该炎热的漓江一带竟然出现了罕见的低温现象,百姓没有御寒的衣服,很多人被冻死。

    今年春天东岭地区发生旱灾,几十万亩良田荒。大旱之后,往往伴随着蝗灾。

    大规模的蝗灾波及三府十四个县,波蝗虫如海啸般遮天蔽日而来,所过之处寸草不生,甚至牛马毛都被啃噬殆尽。

    采薇不禁感叹,乾泰这一朝真是倒霉催的,这是要灭国的节奏啊!

    “天灾无情,但人祸更甚,朝廷不说赈灾免税,反而巧立名目,征收剿胡卫国饷,哎!真是雪上加霜,不给人留活路了。”顾长河叹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“剿胡卫国饷,朝廷真敢收,咱们侯爷剿胡的费用可一分不是朝廷拨的。”是她采薇空间里的金银。

    她气愤难平,插话道:“百姓们本就穷苦,不仅要面对天灾的侵袭,还要承受朝廷的重税。他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,交不起税不得不卖儿鬻女,别说基本的温饱,便是命都难以保住。这样的朝廷,不反更待何时?”

    ”夫人说的正是,百姓终于被逼到了绝境。很多人无法再忍受朝廷的盘剥和天灾的侵袭,纷纷起身反抗。眼下民变四起,李成录、张平献等人领导的义军迅速崛起,他们攻城掠地,所向披靡。

    顾元诚给顾景之倒了一杯酒,端起杯敬他,“主子,北地洪水,朝廷自顾不暇,万千百姓的生计全赖于您。您的名声极高,属下一路上听到很多百姓对您的赞誉,想要投奔过来。如今南方大乱,北地亦不会平静,主子何不趁此机会也揭竿而起?”

    顾景之放下酒杯,神色冷静,“此时揭竿而起,虽有百姓支持,但朝廷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且义军众多,各怀心思,我们贸然行动,恐成众矢之的。”

    顾元诚有些着急,“主子,如今百姓苦不堪言,民心可用,错过此时,更待何时?”

    顾景之微微一笑,“民心是可用,但也不可急功近利。我们先在北地发展实力,开仓放粮,救济百姓,赢得民心。同时暗中训练兵马,打造兵器,待朝廷与其他义军两败俱伤之时,再出手不迟。”

    采薇眼中闪过一丝敬佩,“侯爷所言极对,我们先在这北地稳扎稳打,积蓄力量。”

    顾长河也点头称是,“主子深谋远虑,如此一来,我们进可攻,退可守。”

    酒过三巡菜过五味,顾元诚二人告退离去。

    顾景之看向采薇,“从今日起,我们便着手准备,在龙江府和铁利府开仓放粮,加速招募流民,训练士卒,为日后北地的纷乱做准备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凌昌县事情差不多已步入正轨,三日后我们便回龙江府。”

    采薇自然欣喜,刚刚听到顾长河已有孩子,她想到大丫姐的肚子,算算日子差不多该生了,也不知道给她生下了外甥还是外甥女。

    第二日子时后,两个人悄悄去粮仓将天嘉仓的粮食全部取出。

    顾景之命顾长河接替张平远的职位,和他所带五十手下被留在凌昌县辅佐左世明管理一应事务,另外让顾元诚挑选一百个护卫也留下,他们手里有枪,如果以前忠于张家的兵士反水,他们有强到碾压的实力。

    张平远对于顾景之的安排没有一点异议,“主子,属下愿去龙江府,凌昌县由长河老弟镇守必会无虞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,还请长河老弟密切注意邻县的动静,凌昌处于河道附近,地理位置极佳,是兵家必争之地,让出此地,在下族叔定不甘心,若北地战事一起,长河老弟你需多加小心。”

    留下大量粮食药材和两个军医,顾景之又与顾长河彻夜长谈后,带着张平远及护卫队启程回龙江府。